哪些药物能缓解静脉曲张?

标签:
静脉曲张地奥司明七叶皂苷钠羟苯磺酸钙健康 |
分类: 临床用药 |
下肢静脉曲张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腿上出现了蜿蜒迂曲的静脉。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或久站、久立及重体力劳动,血液蓄积下肢,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,导致血管突出皮肤表面。下肢静脉曲张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带来沉重、酸胀、水肿等不适,而合理使用静脉活性药物能有效改善症状。
1.黄酮类,代表药物为地奥司明:该药可提高静脉张力,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提高淋巴回流量达200%,具有独特的静脉抗炎作用,抑制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,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血液流量,长期应用可延缓疾病进程。
2.香豆素类,代表药物为草木犀流浸液片:香豆素来源于草木犀植物的提取物,刺激淋巴管壁平滑肌收缩,可使淋巴液流速提升约30%,加速组织间液吸收。最初用于治疗因创伤、外科手术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肿胀,以及痔疮相关疾病等,也用于静脉曲张的治疗。临床研究显示,用药3天后下肢水肿消退率可达45%。国内《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》建议,地奥司明与草木犀流浸液片是静脉活性药物的首选方案。
3.七叶皂苷钠:这类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肿胀、静脉性水肿,可以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,增加静脉张力,促进静脉血液回流,可起到减轻水肿的作用。
4.羟苯磺酸钙:可减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,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,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沉胀不适。
5.前列腺素E1:可降低皮肤病变的炎症反应,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肢体微循环作用,对瘀滞性皮炎、脂性硬皮病和静脉性溃疡均有治疗作用。
6.己酮可可碱:具有扩张血管、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拮抗氧自由基等作用,治疗脂性硬皮症和静脉溃疡。
7.活血化瘀类中药: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中药对皮肤损害有较好疗效。
需要提醒的是,静脉活性药物至少服用3~6个月才可见明显改善。而且,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患者病情、药物种类和剂量、治疗时间等,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。此外,患者也不能期望药物根治静脉曲张,静脉曲张严重时仍需手术治疗,同时无论是否手术,均需结合穿戴弹力袜治疗,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,避免久站久坐、超负荷负重及肥胖等。
前一篇:新型微针可减少痛风药剂2/3用量
后一篇:身体出现7种气味,当心大病缠身!